本報訊 記者廖明山 見習記者蔣毅槿報道:近日,記者從珠海市教育局了解到,珠海市教育部門積極打造“美麗校園、文明有禮”活動這一常態化工作品牌,取得良好成效。
廣生小學學生行隊禮。 本報記者 朱習 攝
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“美麗校園、文明有禮”活動的重要環節。全市教育系統通過印發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“三進”宣傳冊》10萬冊等舉措,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、進課堂、進頭腦,并組織開展以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24字為內容的教學教研活動100多場次,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。與此同時,全市教育系統積極突出活動陣地建設。227所中小學充分利用教室、校園文化墻以及校園網絡、圖書館等場地設施,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能量。全市教育系統通過各項舉措提高校園文明水平,深化立德樹人觀念,切實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。
禮儀教育是“美麗校園、文明有禮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了將禮儀教育打造成珠海教育的鮮明特色,珠海教育系統通過編寫校本教材、禮儀教育進課堂、推行尊禮重禮的養成教育,并通過升國旗儀式、成人儀式、入黨入團入隊儀式等舉措,推進文明禮儀規范教育。目前,全市學校定期每周一升國旗儀式開展率為100%,覆蓋了全市約50萬青少年;全市約30所中學中職開展“勇當時代先鋒,敢立前進潮頭”等主題成人儀式,覆蓋全市約5000名即將成人的青少年。疫情期間,市教育系統創新開展“珠港澳青年成人禮”等一系列線上活動,吸引近3000名珠港澳學生參與。
作為“美麗校園、文明有禮”活動的重要部分,美育建設在我市各中小學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。南水中學太極拳、東風小學和南門小學的戲曲,新堂小學的醒獅、舞龍和武術,白石小學的竹板山歌、燈籠中心小學的咸水歌……在全市227所中小學里,京劇、粵劇、舞獅、武術、經典誦讀等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早已成常規課程,各學校逐步形成“一校一品”的局面。通過“常規課+社團課+午間課+第二課堂”等模式,60多所學校利用第二課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,5萬多名學生參與到體育、藝術、書畫、戲劇、醒獅等地方傳統特色文化活動中。全市93所中小學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,1.8萬人次接受戲曲的熏陶,共開展100多場相關活動,使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中,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,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。
此外,全市教育系統全面推進校園主題文化建設,形成“一校一主題”,大力開展文明校園、最美課室、文化廁所等評選活動。全市227所中小學積極參與打造“無塵”學校活動,30多萬名學生參與其中,通過精細化管理,把所有勞動崗位固定分配到每個學生,分田到戶、分崗到人,一日三掃,打造“無塵”學校,并以5月勞動主題月和全民抗疫為契機,開展了“我勞動、我快樂、我健康”的主題活動,共61000多名師生參加。與此同時,全市227所中小學將勞動實踐教育作為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的重要內容,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共鑄美麗校園,開設稻田學堂、田園種植、魚塘研學、客家竹板山歌等10多項特色課程,科學規劃教育、文藝、體育、科技等活動場所布局。
據了解,2020年市文明校園新增32所,目前珠海市共有64所市文明校園,“美麗校園、文明有禮”活動已在全市各學校廣泛開展,深入人心。